您的位置 : 聚森小说> 首页 > 军事历史 > 阅微草堂之我是一名道士

更新时间:2024-01-17 22:25:34

阅微草堂之我是一名道士

阅微草堂之我是一名道士 玉上一点墨 著110101715400

军事历史《阅微草堂之我是一名道士》是作者““玉上一点墨”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,张三元月苟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,主要讲述的是:早几年,每日劳作,日落而息。生活倒也过得宽裕。可近年的收成实在是太差了,种玉米遭遇蝗虫,种土豆遇暴雨,后来我索性就把田地租赁出去几亩,偏偏遇到了泼皮无赖,而自己种的一亩三分地,交去税务,便什么都不剩了。”张三元一边听着一边皱眉,他不太明白,这跟他找个道士有什么关系?难不成他想要道士给他施个法,让他运...

《阅微草堂之我是一名道士第3章 故事新编长生猪在线免费阅读》章节试读:

上章说到,张三元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,好巧不巧挂在了树上,骗耍了一通游手好闲的年轻小伙。

张三元跟月苟来到了小镇,还没走到门口,便遇到了一位老人。只见老人面露愁苦,来回踱步,神色紧张。

张三元不予理会,想往前面继续赶路。但是月苟却停了下来,仔细端详着老人,询问道:“老伯,因何事而烦恼?可否说给小子听?”随后又往张三元方向指了指,“跟在我身边的这位道长,可是个在山中修行的得道之人。老伯若是愿意,小子愿意从中牵桥搭线。”

老人听完便朝张三元看去,一看不要紧,老人瞬间就被张三元那套行头吸引了过去,更可谓是人靠衣装,马靠鞍。要想取得信任,那些哄人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。

向前踉跄了几步,紧紧的握住了张三元的手。开始向其诉说:“老汉,我原来也有几亩良田。早几年,每日劳作,日落而息。生活倒也过得宽裕。可近年的收成实在是太差了,种玉米遭遇蝗虫,种土豆遇暴雨,后来我索性就把田地租赁出去几亩,偏偏遇到了泼皮无赖,而自己种的一亩三分地,交去税务,便什么都不剩了。”

张三元一边听着一边皱眉,他不太明白,这跟他找个道士有什么关系?难不成他想要道士给他施个法,让他运气变好一些,或者凭空变一些粮食吗?

边上的月苟一脸期待的看着张三元,此时的张三元有些骑虎难下了,若是他承认自己的才能,便要允其帮忙。若是他拒绝了帮忙,且也不说月苟该如何想?这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,承认自己是个假道士吗?

只见张三元不慌不忙,拉着老人的手,询问道:“村子里可有什么怪事?”

老人仔细思考,没觉得哪里有什么怪事。

张三元接着问:“那动物呢?”

老人听后恍然大悟,直说道长说的灵验。

原来他们村子里有人养了一头猪,这头猪每次遇到这位老人,都会瞪眼狂吼,总想冲上去撕咬他,见了其他人却没有什么异常。

老人想了半天,觉得道长就是在说这件事。

张三元听老人解释了半天,却总觉得哪里好像不对。随后又接着问道:“你们村子里是否有姓胡的人?还做过御史。”

老人听后连忙点头,“道长果真是料事如神。不愧是在山中修行的得道之人。”

张三元微微一笑:“哪里,哪里。我的修行还远远不够,昔日我在山中修行时便在想,我因何而修行?我每日与山中鸟兽作伴,以露为水,野果为食。日子过得自由,正应如此反倒不符合我曾经寻求问道的心。”

老人听后,连连感叹道长果真不是凡人,此等境界,岂能是我等俗人能理解的。

张三元与老人做下约定,在三日之内定帮助老人解决所忧之事,在此之间要为其张三元和月苟提供食宿。

就这样两人跟着老人来到了村子,夜已深。安排了食宿后,老人便离去了。

张三元躺在炕上,睡不着,慢慢思索白天发生的事情,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。

张三元在少年时期上学的时候极爱看志怪类小说。曾经的《聊斋志异》也爱不释手,但是要说的不是这本,而是另一本儿打着鬼怪的旗号讲道理的书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。这本书是张三元经常打发空闲时间来看的,从没有系统研究过,甚至都没有看完。

他不知道这从中到底有什么联系?唯一让他感到恐惧的是,这不是长篇叙事小说,而是每章独立的小故事,张三元的评价是故事短小,没头没尾。

这的确令人发愁,张三元发现自己更加失眠了。

张三元不知道什么时候迷迷糊糊睡着了,再次醒来的时候,天已经大亮。

月苟来到了张三元的房间,小声呼唤着:“老大,老大醒醒,该吃早饭了。”

张三元转了个身,不再理会月苟。

月苟没有办法,只得端一些吃食来到了房间放在木桌上,便出去帮忙了。

张三元再次醒来估计也快正午了,月苟正巧端着午饭,看见桌子上一口没有动的早饭叹了口气:“老大,你好歹吃点儿。”

张三元不明所以的摸了摸后脑勺,这小子年纪不大,说话倒像是个老太婆,又老旧又啰嗦。

洗漱过后,吃过午饭。月苟跟着张三元找到了老人,一番商量后,决定先去看看那头猪。

来到猪圈后,张三元仔细盯着那头猪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,然后视线又移到了脚上,轻轻的皱起了眉头。

不能说没有异常,这不是一头寻常的猪。这是比较少见的五爪猪,民间传闻认为“五爪猪”是五爪金龙的化身,是神仙的代表,因此认为杀五爪猪是不吉利的。也有些杀猪匠认为五爪猪是人托生的,自己杀了一辈子的猪,会受到惩罚托生成五爪猪。

张三元讲述了这件事,老人听了恍然大悟。

“这大概就是佛经中所说的‘夙冤’吧。这世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。”

随后,他花高价买下那头猪,送往佛寺,作为长生猪供养起来。从那以后,那头猪见了他总会轻昵地走近,用耳朵轻轻蹭他的腿,再也不是以前那副凶狠的模样。

但实际上,故事远远没有结束。

三天已过两天半,张三元看事情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,心里又打起了其他的主意。

月苟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:“老大,不好了,老伯跟他同村的一个人起了争执,眼看就要打起来了。”

张三元不慌不忙的站起了身,仔细询问月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?

原来老人跟他的另一个隔壁邻居有着四十年的夙仇,平日里不见面还好,要是见了面,双方就像是备战的公鸡,扬起脖子,红起眼,竖起了脖子上的毛,时刻互相攻击着对方的弱点,恨不得戳死对方。

这一次为何矛盾再一次激化呢?原来是因为老伯的那个仇人听说他供奉了一只长生猪,觉得自己不能落于对方下风,于是决定去庙里把长生猪偷出来,养几日后自己拿着猪再去供奉一遍,这只猪不就成了自己供奉的了吗?

老伯发现才供奉不到几天的长生猪被偷走了,几经寻找后发现是自己的仇人偷的。这火气一下子就收不住了,觉得仇人是故意的,盼不得自己的好。

张三元了解事情经过后,连连感叹,这位老人愿意跟一只猪化解矛盾,却不愿意跟自己的仇人握手言和,可谓是冤家易结不易解。

张三元到达现场后,双方已经到达了冷静期,氛围的硝烟味儿不再热烈。

老人看见张三元连忙拱手道:“道长,我愿为我老汉评理。”

张三元点了点头,看着两位老人说道:“我有几个疑问,两位老伯可愿意为我解惑?”两位老人点了点头,月苟也有一些好奇。

张三元继续说道:“说两位老伯有40年的夙仇,可还记得因为什么结仇?可愿意讲讲?”

(下面为了区分暂且把一位出场的老人换作胡伯,另一位老人换作王伯。)

胡伯:“我这个人热情好客,喜欢广交朋友。曾经在40年前,我拿着重礼去参加他的婚宴,并且在婚宴过后他承诺我,一定会参加我的婚宴,并附上祝福。但是,他并没有遵守约定,反而见了我遮遮掩掩的。”

下面让我们听下一个人的陈述。

王伯:“我这个人喜欢独处,虽然不够热情,但是会对每个人的恩情记在心上。如果不是因为40年前我在山上被蛇咬伤呼救,他路过后并没有救我,我到要愿意参加他的婚宴。诺非是一个药童路过把我背到了医馆,恐怕老汉我早早的就见十殿阎王去了。”

胡伯听到王伯的说辞之后,瞪大了眼睛,连连摇头。

“绝无此事,绝无此事,我岂非是见死不救之人?”

王伯反驳道:“那我那天,见到的是鬼不成。”

随后两人又开始争吵,越演越烈。

张三元有些头疼,要想化解两人的矛盾,就要知道那天真相到底是什么?

他趁着两人在争吵中悄悄地离开了现场,开始旁敲侧听旁人对此事的看法。

他分别来到了村头和村尾进行打听,分别听到了几件事情。

其一,李大妈说村里人并不清楚他们两人为何闹这么大的矛盾,虽然一直有矛盾,但并非是你死我活。平日里也只干一些,今天我毁了你的庄稼,明天,我打烂你的果子。因为只涉及到个人,并没有涉及到村里人,所以村里人也不太关心。

其二,张大妈说他们也一直劝两个老人和解,但是从来都没有成功过。唯有当年王伯误打误撞救过胡伯的孙女一事,张三元看到了转机,张三元转而询问关于双方儿女的事情,却不巧这时月苟出现了。

“老大,啊,不对,道长。我路过那边路口,看见两个小孩儿打起来了。”月苟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,一口气没有喘上来,拽着张三元的道服不撒手,硬拽着张三元过去。

张三元过去后,看见两个小孩儿,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分别是胡伯和王伯的孙子。

“凭什么损坏我的物品?打你怎么了?没让你赔就不错了。”胡伯的孙女开口了。

“就损坏你物品,这需要理由吗?我们又不是朋友。”王伯的孙子回道。

张三元好奇询问:“你们为什么不是朋友?”

结果两个小孩儿异口同声的说:“真笨,这还用问吗?我们爷爷辈儿就是仇人,我们的父亲儿也是仇人,我们当然是仇人了。”

张三元没有说话,可是扭过头的时候看到了赶过来正巧听了这段话的胡伯和王伯。

张三元都扭过头后接着道:“你们的爷爷,父亲都是仇人,那你们就没有办法做朋友了吗?这是什么道理?”

其中一个小女孩儿说道:“可是,就是这样的呀。”

小男孩儿也插嘴道:“没有错,虽然,我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结的仇,但他并不重要。”

张三元扭过头看着两个老人说道:“原来夙怨并非是个好东西,他会传承,延续。我想你们已经了解了,追求往事无意,更重要的事情,想必你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。”

原来夙怨就是这个样子,有人愿意花钱去解决看不见的夙冤,认为这世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,却对于看着见摸得着的夙怨视而不见。

但是这世界上没有解不开的冤仇,只要你想,只要你愿意。

仇恨就像是个恶毒的寄生种子,他会寄生到你的个人上,寄生到你的家庭上,甚至寄生到民族,国家。

留给两个老人的时间不多了,如果你认为你眼中的夙怨,并非是难以化解的,疼痛到骨子里的,只要你愿意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,哪怕与对方并非能做到和好如初,但是也能达到问心无愧。

小说《阅微草堂之我是一名道士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